第十二周 传染病防御攻略(二)
三、百日咳
百日咳是一种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,发病初期,可有低热、咳嗽、喷嚏、流泪等表现。最初为单声干咳,2~3天热退后咳嗽加剧,夜晚为甚。第7~14天后热退后出现阵发性痉咳,吸气时发出“鸡鸣样”哮吼声。随后反复连串阵咳,直到大量粘痰咳出或随胃内容物吐出。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,5岁以下儿童多发。潜伏期一般为7-10天。潜伏期末到病后2-3周传染性最强。
预防:
1、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的重要方法之一,我国儿童出生后在3、4、5月龄和18~24月龄间各接种1剂。
2、确诊病例应严格按照医嘱居家或住院隔离治疗,佩戴口罩直至咳嗽消失。
3、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21天,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。托幼(托育)机构医学观察期间应加强晨午检和因病缺课追踪。
4、定时开窗通风、湿式扫除,勤晒衣被,无需终末消毒。对病例痰液、呕吐物可用含氯制剂消毒。
四、流行性腮腺炎
本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呼吸道传染病,全年均可发病,以春季为主。早期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本病主要传染源,该病有发热、头痛、呕吐等前驱症状,1~2日后出现腮腺部肿痛,咀嚼时明显。腮腺肿大4~5天方可消退,常见的并发症有睾丸炎、脑膜炎、胰腺炎。
预防:
1、患儿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,有接触史的易感患儿应检疫21天。
2、在检疫期内应消毒工作。
3、儿童应按照最新国家免疫规划程序按时接种疫苗,在8个月龄时接种第一剂麻腮风疫苗(含腮腺炎成分),在18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。
春季传染病种类虽多,但通过落实“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诊治”的防控策略,可有效阻断传播链。家校需多方携手,共筑儿童健康防线。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